十多年来,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有关加密货币的讨论(如今已有超过17500种),确切地说是从2008年,即比特币被“铸造”的那一年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价值大幅上升,一度达到了6.3万美元的记录。
比特币首次成为媒体焦点是在2021年2月,当时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现今也是推特的所有者)宣布他已经投资了一亿五千万美元于比特币,并且特斯拉将会接受这种虚拟货币的支付。
在这些公告之后,比特币的价值急剧上升,然而仅仅三个月后,当特斯拉宣布不再接受比特币支付时,其价值便大幅下跌。原因是比特币交易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特别是煤炭,而众所周知,煤炭的大气排放是最糟糕的。
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是最著名的加密货币,被视为数字黄金的等价物。 它是一种虚拟货币,旨在作为一种转移财富的手段,不涉及任何中央银行的参与,因此不会被贬值。
比特币存储在称为“wallet”的数字钱包中,实际上是可以通过网站或下载到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访问的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可以从真实货币(如欧元、美元或其他传统货币)购买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称为“fiat”),这个过程称为“exchange”。
比特币交易被存储在一个分散的数字账本中(即所有用户共享),其中数据被加密,达到非常高的安全级别。
这个账本被称为“blockchain”,一个数字数据库,结构像是相互连接的一系列块链,允许进行货币交换操作。
比特币和环境影响
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是无形的,因此在传统意义上没有生产成本,如使用纸张和塑料制作纸币或开采贵重金属制作硬币。
然而,比特币需要大量能源来进行其“开采”。
比特币开采过程,即“挖矿”,包括解决复杂的加密方程以创造新的虚拟货币,形式为加入区块链的新区块。矿工每验证一次交易,就能赚取一部分比特币。
因此,挖矿是一个极其耗能的过程,因为计算验证和验证交易所需的计算处理需要很长时间,并且由超级计算机执行,这些计算机消耗大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能源,从而促进温室气体的排放。
CCAF(剑桥替代金融中心)确定了“剑桥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一个衡量世界范围内用于加密货币开采过程中的电力量的指数。该指数发现一年中用于挖矿过程的电力量相当于意大利和荷兰这样的中等大小国家的年电力消耗量。
通过比较排放数据与市场价值可以看出,2020年开采单个比特币(超过其价值的50%)的污染比开采石油(41%)和开采黄金(4%)更严重。
比特币、加密货币与可持续性
对可持续性的日益追求也在冲击着加密货币世界,促使各个公司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减少自己的碳足迹。
一个例子是使用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水电,与风能和太阳能不同的是,水电不间断,确保了电力的持续供应(这是挖矿过程的必要条件)。
比特币挖矿委员会(BMC),一个全球比特币和挖矿行业公司的论坛,于2022年7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58.5%的挖矿活动使用了可持续能源混合。
向可持续性过渡的另一个例子是以太坊,继比特币之后,它是第二大重要和流行的加密货币。
以太坊最近决定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改变其挖矿过程以验证交易(从工作量证明,即比特币的模型,转变为权益证明,基于用户在区块链本身的参与),以此减少能源消耗,潜在地减少99%。
然后还有专门为绿色环保而创建的可持续加密货币。
BitGreen (BITG) 是一种加密货币,成立于2017年,旨在通过奖励消费者的绿色行为来挣取BITG,例如购买本地产品或共享汽车(拼车)。
Powerledger (POWR) 是一种加密货币,成立于2016年,是一个平台,允许通过太阳能板生成的能源进行点对点交换。
Cardano (ADA) 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开发,是一种可持续的货币,它能够结合速度和效率,支持每秒1000次交易,相比比特币的7次交易能耗更低。此外,Cardano也用于数字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
Chia (XCH) 是一种创新的加密货币,基于“空间证明”方法。该方法允许用户利用自己PC的硬盘可用空间独立挖掘Chia,从而将其加入到去中心化网络中。
Crypto Climate Accord (CCA)
在致力于加密货币世界可持续性的倡议中,有一个名为Crypto Climate Accord (CCA)的协议,旨在消除加密货币带来的气候影响。
受到巴黎气候协定的启发,CCA专注于区块链行业和加密货币挖矿过程的脱碳。
该协议由一群私营公司组成,承诺到2025年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替代非可再生能源,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